close

好策略 (1).png

■ 策略的廣義解釋

在搜尋引擎上搜尋「什麼是策略?」便會跳出無限個解釋頁面,有的簡單易懂(用一句話解釋)、有的會追溯其歷史背景大篇幅詳細說明。

而我,喜歡簡單。關於「策略」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,它可以是一個選擇、一個概念,甚至是一個做事情的方法。

對我來說,策略就是「一個可以協助解決問題、快速抵達成功的聰明選擇」,這個選擇是「具體且可被落實的」

■ 為什麼要有策略?

你一定聽過一句話:「條條道路通羅馬。」沒錯,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條路,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用較有效率的方法抵達目標終點,可謂「成功的捷徑」

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使用google map的經驗,每次打開app輸入起點及終點送出後,系統便會推薦你最快抵達目的地的路徑,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策略模式,不只告訴你最短的路徑要怎麼走,更提供你搭乘不同交通工具或步行的花費時間,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讓自己最快到達的方式前往終點,一旦決定要以什麼方式抵達,這便是我們所選擇的策略。

因此,我們會從上述的日常案例中得到,關於策略最重要的兩件事:

(再拿剛剛的google map舉例,在這時間就是金錢的數位時代,你到達目的地所花的時間比別人少,就是你的競爭優勢)

■ 策略的基本構成要件

從上述對於策略的定義中,我們不難發現,策略必須成立,就必須要有以下3項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:

(一)   診斷問題:鎖定目前需要被解決的問題,蒐集相關資料並加以分析現在的情勢。

(二)   指導方針:透過資料分析列出對問題有幫助的解決方法。(假設)

(三)   具體行動:從眾多解決方法當中,選擇一個最有效率、可帶來最大效益的方法實行。(驗證假設)

若經驗證後假設成立,代表方法是有效的,後續的相關問題,便可依此策略進行;若驗證後發現假設不成立,便要回頭重新設定假設並驗證,直到找到有效且可以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止。

■ 如何制定策略?

我們可以從上圖得知,其實制定策略的流程就是一個做實驗的過程,因為在還沒有以行動驗證前,你不會知道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?唯有透過不斷的假設及驗證,方能確保策略的適當性。

上圖為六段式思考架構(包括:問題、分析、對策、行動、風險、結論),其中結論的部分,若以企業制定未來發展為例,應綜合前端資料蒐集及對策分析,盡量選擇以永續發展為主的策略,共創企業及整體環境之雙贏局面。

由上述內容,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小結:

■ 壞策略的特徵

明白了一般制定策略的流程後,我們來看常見的錯誤有哪些?

若能在最初制定策略的同時,就能避免上列錯誤,便能少走很多冤枉路,加速策略規劃之進行。

下篇文章會再跟大家分享,如何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保持變動優勢、維持核心競爭力,敬請鎖定~

arrow
arrow

    Ga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